“丰”即“丰田公益”,“蜜”即“甜蜜果实”,也就是丰田公益酿造出的甜蜜果实。每个丰田人、机构相关人士以及广大志愿者都是小蜜蜂,希望可以通过勤勤恳恳的努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也希望丰田公益受助对象能成为小蜜蜂反哺社会,一起酿造更多的甜蜜果实。
“丰蜜行动”的启用旨在得到更多朋友对丰田中国公益事业的理解、认同乃至加入,一起去传递公益正能量,一起去创造更有效果的公益事业。
“丰蜜行动”的核心力量在于“人”,在于每个人心底最纯粹地想去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的力量;“丰蜜行动”的行动主张是可持续地为受助对象带来实质性帮助,物质支援与精神引导并重,并不断地汇聚每一个小我的力量形成更为广泛的大我的影响力;“丰蜜行动”的努力方向是以现地现物的精神,与时俱进地不断推出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公益项目,且行且改善。
长期以来,丰田以“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和“人才培养”三大支柱为中心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努力为中国社会贡献力量,酿造公益甜蜜果实。对于每个公益项目从设立的初衷到具体实施,都立足长远,按计划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推进,力求产生长期、深远、积极的社会影响。查看更多
旨在创建能够将各系统加以整合、共同运行的安全体系,而非各系统单独运行。
在每个可能的危险级别中,从停车到无法避免的碰撞,甚至是在碰撞后紧急对应,
都提供了最佳驾驶支持。而丰田的目标就是开发安全车辆和建立在“综合安全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技术。
提供信息和支持
事故预警和躲避
减轻损伤
乘客安全保护
应急响应
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帮助驾驶员减少伤害和损伤。
丰田全球卓越安全评价(GOA)标准旨在创建优化的车身结构以在发生碰撞时吸收潜在的巨大撞击能量,并且一旦事故发生,可提供身体约束设备保护乘客。
根据引入GOA前后的对比, 其效果已经得到证实。
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辆前部的溃缩区可有效地吸收冲击力。与此同时,安全带紧紧的将乘客固定于座位。在严重碰撞时,除了安全带的约束作用,安全气囊会膨胀弹出以缓解胸部和头部的撞击。
车辆前部和后部可吸收和分散冲击力,高强度车舱则可以保护乘客空间,降低损害。
吸收和分散冲击力示意
安全带
配备预紧式限力安全带能够抑制乘员的胸部移动减轻冲击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员。
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辅助抑制系统)安全气囊能够在碰撞达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打开,帮助保护乘员免受严重或致命的伤害。
安全气囊的名称和位置(右驾驶车辆)图
扩大中柱和下方侧梁的嵌板,加固门锁区域,使侧面碰撞时的变形程度减小。此外,车门撞入车舱的速度也被减缓,冲击力得到有效吸收和分散。如果发生严重碰撞,安全带会约束乘员,侧面的窗帘式安全气囊也会膨胀开来,从而降低头部和胸部所承受的冲击力。
以上根据2005年的交通事故调查与数据分析
高强度车身由中柱,下方侧梁和地板交叉横梁等骨架构成,它有助于保护乘客空间,减少碰撞损坏。
吸收、分散撞击力示意图
SRS安全气囊
当发生一定程度的碰撞时,SRS安全气囊会膨胀开来,保护乘员免受严重或致命伤害。
安全气囊的名称和位置图 (右驾驶车辆)
*黑色字母代表应对侧面碰撞的安全气囊
发生追尾碰撞时,底盘能够有效吸收撞击力,将座舱变形减至最小程度。与此同时,WIL(Whiplash Injury Lessening降低摆动伤害)概念座椅能够减轻乘员的摆动伤害。
底盘设计可有效吸收和分散来自后端的撞击力。高强度座舱确保乘员空间以减轻伤害。
减轻摆动伤害(WIL)概念座椅
当发生低速追尾碰撞时,WIL概念座椅可减轻乘员颈部摆动伤害。
发生碰撞时,SRS安全气囊立即膨胀以帮助吸收冲撞力。
SRS 后车窗幕帘式防护安全气囊
(iQ配备)
发生追尾碰撞时,内藏于后排座椅上方车顶部的安全气囊膨胀开来,在缓解乘员头部碰撞的同时,防护后方飞散物所造成的二次打击。
确保不同重量、不同高度的车辆在碰撞时双方安全。
“Compatibility”是对于不同重量、不同高度的车辆在碰撞时,确保轻型车辆安全,降低重型车辆的加害程度,从而使双方得到安全的思考方法。
丰田采用这一“Compatibility”(两全)的理念,在己方车辆与2吨级车辆相撞时,使双方获得安全性。
丰田的努力
2002年 使用Ist(Scion×A)与Celsior(雷克萨斯 LS)(时速50km)进行碰撞试验
2003年 使用普锐斯与SUV(时速50km)进行碰撞试验
2005年 Vitz威姿(Yaris雅力士)与2吨级车辆(时速50km)进行碰撞试验
丰田实施车辆与车辆(55 km/h)正面、侧面和后部的碰撞测试。
乘客区空间与假人的伤害值都要达到丰田独家设定严格检测目标。
在碰撞过程中抑制对座舱的侵入和吸收冲击力可有效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
资料显示,超过一定限度的座舱侵入会导致严重伤害率大幅增加。
丰田采用高效吸收冲击力的车身结构和高强度座舱设计,打造出碰撞安全车身,尽力为乘员保留剩余空间以减少在碰撞过程中的伤害。
采用吸收撞击力车身和高强度座舱来保护乘员
为了减少碰撞时在乘员身上的冲击力和减少座舱变形,车辆前面和后面的溃缩区可高效吸收撞击力,座舱采用一个不易变形的车身结构,在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员。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很小的一点溃缩区是有用的。一个高强度车身框架,包括中柱和地板交叉结构,可少量吸收撞击力来减小变形。
安全带能有效控制乘员在有限的车舱空间中的移动,抑制对乘员胸部的撞击。安全带在正常行驶时感觉舒适,但在碰撞时则会紧紧约束乘员。当前坐席安全带预紧装置感知到强烈的正面撞击时会瞬间缩紧,从而迅速发挥约束作用。限力功能能够避免乘员胸部负荷过大,它保持恒定而合适的张力。这些设备在碰撞过程中共同作用,在缩短乘员胸部移动距离的同时,减小安全带本身对胸部的影响。
安全带有多结实?
安全带可以承受人类不可能承受的巨大重量。一条安全带所能承受的重量为2吨,这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的重量。
未系安全带警报系统通过警报灯和声音来提醒乘客
各种各样的碰撞被动安全技术设备是抑制系统的补充,如果未系好安全带它们就不能充分发挥效果。丰田公司通过在现有的警示灯基础上增设蜂鸣器的举措来唤起乘客系好安全带。
未系安全带警告系统(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
SRS安全气囊作为安全带系统的补充装置,在发生碰撞时增强对乘员的保护。
已有各种安全气囊被开发与采用。包括驾驶席安全气囊(1989年)、乘客席安全气囊(1992年)、侧安全气囊(1996年)、侧面窗帘式安全气囊(1998年)和膝部安全气囊(2002年)。
当安全气囊(驾驶席)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并计算出达到一定强度后立即展开气囊,完成部署的时间约为0.03秒。加上之后的放气过程,总共约为0.1秒。
人类眨眼时间约为0.1-0.3秒,因此一些曾近距离观看安全气囊膨胀过程的人报告说,他们没有看到展开过程,因为发生得如此之快。
安全气囊的展开速度与日本新干线子弹型列车相同!
安全气囊部署速度为100至300 km/ h ,其中后者是新干线的最高速度。
资料来源:日本国家汽车安全与受害者援助机构(NASVA)网站。
安全气囊在任何碰撞情况下都会打开吗?
安全气囊在碰撞速度大于20~30km/ h才会展开,而无需在轻度碰撞时展开。
安全气囊从哪里展开?
驾驶席的安全气囊从方向盘展开,前排乘客的从仪表板处展开,
侧安全气囊和窗帘式安全气囊是从座椅侧方以及天花板处展开。
在日本大约53%的轿车事故伤害是由追尾碰撞所造成的,受伤者中又有90%颈部受伤,其中包括摆动性伤害。
WIL(减轻摆动伤害)概念座椅,是为同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胸部,最大限度地减小低速碰撞过程中的伤害而设计的。
当发生追尾碰撞时,人的头部与躯干会出现不一致的摆动并造成摆动伤害。
丰田重新考量座椅靠背框架及头枕,增加了WIL概念座椅框架的刚性。
THUMS(计算机模拟人体)被用来确认WIL概念座椅在低速追尾碰撞时降低乘员摆动伤害风险的效果。
This is a modal window.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京ICP备11010962号-9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208号 ©2021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