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的参与
您已提交成功!
目录
• 森田记者,深入办公区
• Woven City三大开发主题
• 在办公区模拟物流中心?
• 什么是可以使开发提速的数字孪生技术?
• 提前一步体验数字化的未来
• “人”与“机器人”共存生活方式
• 本次在日本桥的采访中“连接”随处可见
为了对建造在东富士工厂旧址的Woven City项目一探究竟,森田记者访问了位于日本桥的Woven Planet Holdings公司。这是一家始于2021年1月的新公司。公司前身为设立于2018年3月,旨在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与组装,原名为TRI-AD(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 Advanced Development)。该公司还肩负着连接日本与美国硅谷TRI的使命。随后在2020年1月,丰田宣布了“Woven City”的构想,并以TRI-AD为中心开始启动相关项目,使其事业领域迅速扩张。
这次丰田公司特意启用了全新的体制来应对该项目。控股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将负责管理三家公司。主要汽车驾驶技术开发、组装及市场导入业务的Woven Core公司、负责Woven City项目与车载软件开发相关的Woven Alpha公司,以及投资基金的Woven Capital公司。丰田社长在发表新体制时表示“虽然三家公司的名称特意避开丰田二字,但我们将丰田一直以来秉承的‘想要让人变得幸福’这一灵魂理念融入到‘Woven’一词中,继续传承下去。”
这次森田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Woven City的开发状况”。Woven City项目的构想开始于1年前的1月,并于2021年的的2月正式动工。到目前为止,究竟进展如何?这一前所未有的未来都市计划,究竟要如何开发实现呢?
通过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整面的视频墙壁。画面中正播放着Woven City的视频。迎接我们的便是Woven Planet Holdings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库夫纳,与同社高级副总裁丰田大辅。
库夫纳:
非常期待为森田先生展示我们正在开发中的样子。在这里您可以窥探到未来。
森田:
在这里能够切身体会到未来感吗?
丰田: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这里你都能感受得到。
在办公区入口处的墙壁上写着“Mobility For All”的文字。让人感到非常贴心的一点是,这里的文字不但可以看到,还可以用手触摸到,全部标注有盲文标识。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丰田“希望成为能够为所有人们带来舒适与快乐。”的移动出行公司的决心。
会议室区域的设计,参考了公司所在地日本桥街道上的风景。在这里的会议室被命名为芬兰、丹麦等国名,旨在表达公司放眼全球,甚至整个行星(Planet)的未来。走廊里还设有路标,走在这办公区里仿佛置身于一个街区之中。好像提前感受到了电动滑轮车或自动驾驶机器人川流不息的未来街道一样。
库夫纳:
这里不仅能够体验到硅谷最舒适的办公氛围,还能感受到Woven City团队协助设计的特色环境。
森田:
这里竟然有道路存在。
库夫纳:
地上还标着“SMILE”的路标呢。
这时,森田记者突然注意到了一处有着前几天他蹭采访过的东富士工厂影子的角落。在东富士工厂关厂前,有幸前去参观过的关系中心助理原田知佳小姐,提出了将工厂中的枯山水搬移到日本桥办公区的提议,并得到了响应。她想要以这种直观的形式,将东富士工厂的历史与文化和Woven City相融合,于是亲自动手将石料搬运到了办公区。仔细观察这幅枯山水景观时还会发现,那里还装饰着Century与JPN TAXI的迷你车模型。东富士工厂一向秉承的“我们将撑起日本的高品质汽车制造业”这一理念,也以这种形式传承给了位于日本桥Woven Planet组的员工们。
终于要开始步入着手开发Woven City的Woven City 项目管理的楼层了。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Woven City全部详细的模型展示。这次动工的区域,其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Woven City的开发方式与以往的城市开发有很大的区别。在Woven City项目中更重视“软件优先”的理念。也就是说优先开发配套软件的模式,以这一概念为前提,讨论如何提高现实都市中的运转效果。Woven Alpha Director of Service R&D的大石耕太先生为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如果要开发一座史无前例的全新城市,首先需要大量的前期测试。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建造真实的道路或建筑物的话,后面将很难再去调整修改。所以要利用数字模拟特性,快速多次地进行前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再去建造真实的物体,这样将会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与速度。这就是Woven City的基本开发模式。
开发Woven City项目主要有三大主题。分别是Service Development(服务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与UX Development(顾客体验开发)。今天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三大主题。
首先是关于服务开发。这次参观的主要是物流中心的建设。由丰田汽车TPS总部CPL的吉冈辉先生,与Woven Alpha公司的物流产品负责人政田盛拓先生为接待介绍。
政田先生针对Woven City中所有物品的运转模式进行了说明。在Woven City的物流中心里包含了快递、干洗店、小卖部、报纸派送、邮局等多项功能,全部由名为“S-Palette”的自动驾驶机器人传送到各个住宅。
在物流中心里载货完成的S-Palette,通过地下通道移动到各个住宅楼前,并会自行乘坐电梯,直至送达到住户门口。后将物品放入门口的“智能邮筒”,自行返回。反之,如果住户有物品想要寄出,或想要清洗衣物、扔垃圾等操作,住户只要将其物品放入智能邮筒中,S-Palette便会自动前去取回。因此在Woven City中,地面上是基本不会出现来往车辆搬运货物的情形出现的。
森田:
与现在的生活相比,真是省了很多事呢。
政田:
我们管这种时间叫做“杂物移动”。节省了原本不需要特意跑一趟的时间,解放用户更多的时间去自由支配,做其他能为社会带来更高附加价值的事情。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们才开始研究这种操作的。
在房间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存在于Woven City地下,预定建设的物流中心1/20大小的等比模型。政田先生通过这个模型为我们详细地解释了物流的运转模式。首先物流的卡车会到达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将搬下来的货物码放到S-Palette上。搭载完成的S-Palette自行驶入地下通道,分发到各家各户。
也许您会觉得送货环节全部都是自动化,但分装货物的环节却还是需要人工作业,这是不是有点奇怪。但政田先生却说,这正是人与机器人的共存模式。在最初阶段时,需要配送的货物量并不多。如果从这一阶段开始,就实现全自动运行的话,会导致设备投入过剩。政田先生说“因为设备一旦装配就很难再移动了。”
吉冈先生补充道:这也正是出于TPS(丰田生产方式)的考虑才做出的决定。TPS的特点就是机动应变性强。譬如在实际测试中也许就会有人提出“比起放到智能邮筒里,我觉得自己送去更好”的这种要求。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到,并加以验证才是Phase1的目的所在。如果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大量导入系统及设备,那么后期就会固化,很难再改进了。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时刻提升进化,将设备的需求量控制到最小,以构建能够不断改善进化的模式。
森田:
一上来就完全实现全部自动化,那么后期就没有修改调整的余地了。
吉冈:
很难再改了。
森田:
Woven City的常态应该是一个未完成品,这一点在这里也有所体现。
吉冈:
有所体现。
TPS总公司的吉冈先生是一个在工厂一线积攒经验进行改善的专家。但这次的项目却没有一线可以去体验。所以就算是模拟的也可以,首先还是要造一个一线,再从中汲取经验。
丰田:
造车的话可以造一个试验车去研究,但造城市就不一样了。就算是实证试验型的城市,也不可能像车子一样,随随便便就推倒重来。
所以在动手造之前,要更多地预见问题。既然纸上谈兵的话有很多问题都显露不出来,那就实际造一个模型出来。如果这样还有无法搞清楚的地方,就用数字软件工具计算,在数字模式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再用数字方式去解决……以这种模式周而复始去实践。
森田:
原本以为在电脑上就是调整图表数字的操作,但当我最初看到这个十分有制作感的立体透视模型的时候,真的被吓了一跳。
“请往这边走。”当一扇门被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景色很难让人联想到自己正身处在最先进的办公大楼之中。这里完美模拟再现了预定建造在Woven City地下的物流中心。入口处甚至还摆放着“安全作业、认真作业、完美作业”的口号牌。再往里看去,还能见到经常出现在工地一线的红黄绿信号灯闪烁。
当森田记者回头的时候,便看到了真实复刻了的卡车货品仓。卡车的绿色车牌俏皮地标着“U223”(223在日文中谐音富士山,也是Woven City动工的纪念日)。货品仓里摆放着很多纸箱子。从这些货物被搬下来那一刻起,整个物流中心的操作便开始了。
这一系列操作后面将如何进行,丰田汽车流通情报改善部GM的百岛彰吾先生亲自为我们进行了详细地展示。通过智能手机对箱子上贴着的物流码进行识别,这样一旁的平板电脑中就会显示出货物的详细信息。通过对货物loT化的实现,可以清晰地跟踪到货物运送进展等信息,得到有关货物的实时消息。
当货物完成数字化记录后,在APP系统上就会显示出“放入哪个箱子”“放在哪架S-Palette上”等信息。在这时电脑就已经计算出了最快最有效率的运送轨迹。当货物全部搬运完成,APP系统上会显示出发的讯号,S-Palette便会开始运送。后面一台S-Palette便自动驶来准备着。
百岛先生说:现在一切看起来已经十分完美,所以就以现在这种模式为基础,设定为改善前的阶段。也就是说,花费了这么多经历,其实也才是刚刚完成改善前的准备工作而已。政田先生表示,这种做法叫做“确认原单位”。所谓原单位是通过TPS为基础思考模式,提前预估出所用工期、材料等标准的参考定量。通过原单位的确定,可以构筑出物流中心的布局与操作模式。丰田社长曾经也说过“Woven City最初的目标就是构建出一个原单位”。
能够在这里模拟一个物流中心的“一线”,都是靠这些丰田改善专家们自行思考、亲自动手制作而完成的。
可是将课题放大到城市物流的规模去考虑的话,这个“一线”确实存在局限性。这时就可以以原单位为基础,在电脑中模拟运算物流中心,边改变货物量的变化,边进行实际验证。
政田:
这正是用数字孪生技术完美地融合了TPS理念,这一丰田DNA的存在。
那么政田先生刚才所说的“数字孪生技术”又是什么呢?为我们解释这一概念的是Woven Alpha公司数字孪生模拟器产品负责人,大槻将久先生。数字孪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数据的双胞胎”。将现实世界中的物品制作出一个数字化的孪生兄弟,用于各种模拟试验。
大槻:
譬如在盂兰盆节的时候,有特别多的中元节礼物送到了中心,可是物流工人却有一个人因为流感而请假。像这样模拟试验各种各样的情景,测试最终客户将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地。
森田:
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了吗?
大槻:
是的。会发生在货物量多的时候某个路口堵了很多机器人之类的事情,又或者原本应该1个小时送到的东西,却花费了1.5甚至2个小时才送到这样的状况发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到问题。
这样一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发生也一目了然。是机器台数不够?还是充电不够?然后将这些问题点再反馈回项目开发那边,这样就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方案。如怎么样更快速地更换电池,或者增加机器人的待机台数等。
就连真实世界中没办法轻易改变的设备布局,在电子的世界中也能短时间内作出调整,这样一来就扩大了测试范围。通过灵活运用数字模式的特性,找出更多问题点,扩大改善的余地。
采访到这里时,森田记者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样的话,从一开始就直接使用数字模拟技术不就好了吗?”,但大槻先生却说,这点很难实现。如果直接使用数据的话,不确定因素会太多。譬如,工人工作的环节,疲劳度是多少?要如何行动才会是最有效率的模式?像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实测的话,是很难准确地模拟出来的。另外,数字化虽然能够简单实现,但实操起来也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因此将真实的“一线”与“数字模拟技术”相结合,才是通过TPS进行改善的最佳操作方式。
森田:
也就是说会在某一个阶段,将这些成果带到东富士那边开始实际建造。那这个时机又将如何定夺呢?
大槻:
大概即便是整个城市开始正常营业了,我们也会继续保持改善模式的运行吧。每天提出在当时那个节点上最佳的模拟运转方案,然后第二天将反馈回来的改善点收回,以这种方式保持持续进化。
“我想邀请您亲自体验一下实际的街景。”,被引导到一扇门前的丰田先生对森田记者说道。Woven Alpha公司数字产品负责人的加来航先生表示,在这间房间里即便是不戴着VR眼镜也能够体会到VR空间。由于暂时对外保密,所以森田记者一个人进入了房间。在这里我们只能借助森田记者的评论,想象一下里面的景色吧。
森田:
这……确实不用戴VR眼镜,但是为什么我一动周围的景色也在动……啊,这边阳光好刺眼。真是身临其境呀,而且还不用VR眼镜,就更真实了。
往这边走还能看到更里面!甚至能看到人来人往。刚才有一个机器人从身边过去了呢。
更让人惊讶的是,身处在这个VR空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能够实时互动的真人。关于这项展示也是因为处于对外保密的状态,所以无法详细为大家介绍。总之给人一种像是身处在科幻电影中的感觉,在这个空间内会有3D的真人投影。
加来:
在这里可以有着与以往电话会议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我们这个模式可以做到看到谁在看哪里,或者用手在指什么。譬如有着复杂动作的舞蹈课呀,钢琴教学之类,另外还能让许多的用户看到同一个物体,这样在开会的时候就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出“这里要这样改进一下会更好”,非常的方便。
为我们做出UX技术开发介绍的是,UX通信战略负责人,Woven City项目的冈本谕先生,与UX仿真对外输出负责人,马修·德威尔先生。在这里他们负责Woven City的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当森田记者戴上VR眼镜后,面前呈现出一个开满樱花的Woven City。
“这景象与前几日看到的富士山一模一样。富士山真是雄伟壮观呀!”森田记者完全沉浸在了虚拟的Woven City中。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可以收集人们对身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感官评价。当然这不会是某一个人的评价,而是要汲取进入到这个空间中的全世界的反馈声音。
冈本:
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人们将在这座城市中生活。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以数字形式进行主观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来到产品开发的一线,发现这里竟然完美再现了普通家庭的内装。刚一进门“嗡”的一声机器人就迎向了森田记者。这种机器人叫做室内搬运机器人,它能够自己走到位于屋门旁边的智能邮筒中取出货物。当搬运机器人来到邮筒前,邮筒便会自动打开门,并将送来的货物放在机器人身上。乘载了货物的机器人,会将货物自动收纳到架子上。硬件负责人的岩本国大先生说“希望可以运送重物这一点,能够让生活不便的老人们更方便些。”
硬件负责人高冈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沿天花板导轨移动的机器人。为了使机器人在凌乱的家中无障碍行驶,他们想到了利用天花板。这种机器人装有吊臂,能够自动识别对象物体并伸出吊臂握住。期间还为我们展示了吊臂端起玻璃杯的试验。高冈先生介绍到,今后这款机器人将被用于完成厨房的洗碗工作、打扫浴室及厕所的工作,还有整理房间的工作。
森田:
不过这种机器人如果行驶速度很快的话,也很吓人呢。
高冈:
我们正是在做这方面的考察,测试用多快的速度行驶比较安全。因为我们现在还处于对机器人的研究开发阶段,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更需要客户亲自来体验后,将真实家庭的评价反馈给我们,如告诉我们要用怎样的速度行驶比较合适,或者什么样的程序比较好等。像这样发生在真实家庭中的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具有意义。
于是我们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对真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逐一测试,这样一来就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可如果在模拟程序上同时跑100个测试试验的话,这样原本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测试,就可以在一晚上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在产品研发阶段,也使用了现实与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看到事无巨细,全部工作均由机器人处理的森田记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会不会有人认为,不需要机器人做到这种地步呢?”高冈先生回答道“我们并不会给用户强推某种方法是最佳选择。”什么方式才是最方便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因此预设出更多的选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设定更多的选项,对其逐一推验。这也是Woven City存在的最大意义之一。
森田记者在东富士工厂旧址对Woven City奠基仪式进行采访时,看着还没有任何建筑物身影的空地,还怀有“这个计划真的有进展吗?”这样半信半疑的心情。可通过这一整日对日本桥的采访,震惊地发现无论是物流中心还是家庭内部,都已经被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具象化地将未来都市与生活模拟呈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在办公区内,我们还看到了这里的员工们继承了曾经工作在东富士工厂的每一位丰田汽车东日本公司(TMEJ)员工的志向;与软件优先的思维方式;以及随处可见作为丰田DNA的管理模式(TPS),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定义相互“连接”。
最后本人虽然也无法清晰地判断是否准确,但总感觉仿佛这次采访也恰如一根长线,连接起了森田记者与未来的憧憬。
森田:
当丰田社长在CES上宣布Woven
City这一计划时,我还是以新闻主持人的身份为大家播报了这一消息。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得知这一消息时我对未来的那种充满期待的激动心情。今后我将依然保持着这份悸动,站在这一计划的最前线为大家带来采访。今后我将继续跟进Woven
City项目的进展情况。
以上就是来自日本桥的报道!
#新力量,狮出有铭#...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
春分至 生机始...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
京ICP备11010962号-9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208号 ©2021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