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的参与
您已提交成功!
目录
• 1.一路向纽博格林!
• 2.什么是纽博格林
• 3.浓雾
• 4.日本的“赏花”
• 5.亲眼目睹绿色地狱
• 6.我对这个部分根本不了解
• 7.去维修站
我想很多人应该看过了电视宣传片,TOYOTimes的香川主编对德国的环形公路赛进行了采访。
这一次,让主编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丰田现在需要参加赛车比赛?”
为了解除内心的疑惑,他亲自来到了德国的“纽博格林”赛道。
主编能够在当地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天半。
这期间,他单手举着摄像机,“从早到晚”,“从赛道周边到维修站”,“从粉丝到机械师”,在采访时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我们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展示的采访部分,制作成了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但其实还有许多在这个视频中没能展示的内容。
于是随行参加采访的TOYOTimes编辑部成员撰写了一篇随行记,向大家介绍更多镜头中没有呈现的内容。
虽然文章很长,但请大家一定不要错过。
对于“纽博格林”这个名字我有点陌生。
应该是读纽博/格林,还是纽博格/林?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停顿。
正确答案是后者。
这个词指的是位于纽博格(Nurburg)小镇的“Ring(音译为林)”,也就是环状路,环形赛道。
从法兰克福至纽博格林的车程大约是2小时。
所以香川主编从法兰克福机场入境德国。
广告片开头的画面也是法兰克福机场。
在1月份的底特律采访中主编向丰田社长提到了“稍有不慎,跑车便会成为一种嗜好”这种说法。
而主编降落弗兰克福机场的时候,提到的第一个词便与当时一样——“嗜好”。
“赛车是不是社长的嗜好?”
“对此我要一探究竟!”
主编发表了这样的豪言壮语之后,我们便出发,一路向着纽博格林疾驰而去。
主编除了演员之外,还有“老师”、“解说员”等许多副业。
平时每天都马不停蹄的。所以至少路上在车里的时候休息一下也好。
但是主编却拿出摄像机对着自己,开始说话。
他提出的还是参加赛车比赛的必要性。
“丰田在大家的印象中并不是制造速度快的汽车。”
“所以我在想,丰田需要参加赛车比赛吗?”
“如果这真的只是社长的嗜好的话,我可要生气了。”
主编推掉了密集的行程安排,坚持飞到德国,就是为了弄清楚这一点。
“要是这样的话,我就要去参加春斗了……我要向社长讨一个说法!”
一边对着自己拍摄一边喋喋不休的主编开始兴奋了起来。
他说如果发现这只是社长的嗜好,他就要去参加春斗,向社长讨一个说法。
春斗是工会与公司之间的谈判。
主编究竟是要坐在哪一边呢……
因为是管理层,所以坐在公司方?不对,他是为了向社长讨一个说法,那应该是工会方?
那个时候,他也会一边手拿微型摄像机一边向社长讨说法吗?
他作为副业还担任过“银行常务”,那他会以那样的感觉向社长发问吗?
尽管在心中幻想那样的场景,但是也不能直接向已经兴奋起来的主编发问,汽车还在一路向着纽博格林行驶。
如果大家看过视频应该会知道,我们到达纽博格林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我们借着闪烁着“nürburgring”的招牌,找到了酒店,并办理好了入住手续。
前台为主编推荐了“赛道景观房”,
但是,以当时的黑暗程度,恐怕是无法欣赏景色的。
这里对纽博格林进行一个简短的说明。
因为TOYOTA GAZOO Racing的网站中有详细介绍,所以直接引用其中的内容。
即使是职业车手也会不寒而栗的纽博格林。
这条位于德国北西部的赛道,被称为“绿色地狱”。
纽博格林共有两个赛道,一条是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WEC(世界耐力锦标赛)指定赛道—每圈约5.1km的“GP赛道”;
北赛道虽然称之为赛道,但其路况与欧洲公路并无太大差异,一圈大约20.832km,标高落差高达300m,全程有超过170个转弯,覆盖高速、低速等多种复杂路段。
与日本的赛道对比来看。富士赛道全程4.563km,高低落差40m,16个转弯;铃鹿赛道全程5.807km,垂直落差约40m,20个转弯,相比这些日本赛道的参数,纽博格林赛道的严酷可见一斑。
一般的赛道路面都比较光滑,但是纽博格林赛道的建成时间是1927年,受限于当时道路铺设技术,“几乎没有一处平坦”,赛道全程都是崎岖不平的。
更让人望而却步的是,布满尘埃的赛道狭窄、打滑,几乎没有缓冲区。
此外,还有起伏区、高速盲区等,与其说是一条赛道,它更像是一条单行坡道。
正因为如此,纽博格林号称复制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路况,以“生存之道”声名远播,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严酷赛道。
与其说是一条赛道,它更像是一条普通的坡道。
而这样艰险崎岖的道路,有20.8km之长。正因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赛道,所以也被称为“车辆开发圣地”。汽车制造商经常为了打磨汽车性能聚集于此。
还有一节也讲述了“赛道的艰险”。
TOYOTimes “INSIDE TOYOTA #2”中,丰田社长曾说过:
“曾经我为了成为首席赛车手,在纽博格林,坐在SPURA上,让我的老师成濑先生教我赛车技巧。”
“大家都以200公里以上的时速在纽博格林行驶,当时我开着SPURA,内心是非常害怕的”。
“跑一圈大约需要10分钟。我当时一边开车,一边想,10分钟以后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10分钟以后,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即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还是坚持要在这里赛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TOYOTA GAZOO Racing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参加在纽博格林举行的24小时赛。今年也已经宣布将参加6月举行的24小时赛。
而这一次香川主编采访的比赛是4小时耐久赛,可以说是24小时赛的前站。
上午8点半开始预赛,中午12点至下午4点进行决赛。
能够对比赛进行采访的,便只有这一天时间。
所以我们计划一大早,先去比赛现场采访一下粉丝,看看他们是怎样享受这场比赛的。
因为我们事先了解到,欧洲的赛事,尤其是纽博格林的比赛,现场粉丝观看比赛的方式也是一大看点。
临近出发时间,我们到主编的房间去接他。
主编拉开窗帘,眺望着窗外的景色。
从赛道景观阳台放眼望去,确实能够看到纽博格林的起点直道。
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赛道特有的红白条纹。
赛道周边全部弥漫着浓雾。
“这样还能跑吗?”香川主编无意识地嘟囔了一句。
看到眼前的景色,我也是这样想的。
“如果不能比赛了可怎么办。”“如果不能比赛了我们采访什么呢?”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先来到了粉丝聚集的观战区。
北赛道的赛道两侧,几乎都是森林。
我们走进森林中,发现粉丝已经来到了赛道旁。
预赛还没有开始。赛车也还没有跑起来。
但是粉丝们兴奋的心情却已经溢于言表。
视频里面有一个场景是主编在介绍赛道:“赛车从这边过来,然后这样过去”。
大家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到,当时赛道上还没有车。
当时刚过8点半。
但是大家仔细看一下视频会发现,那时雾已经散去,天已经放晴了。
主编当时所在的观战区距离维修站6公里以上,
但当时维修站依然是浓雾弥漫。
如前文所述,这个赛道一圈是25km。
如果拿东京来作对比的话,相当于赛道中甚至可以容纳得下“新宿、涩谷、六本木、银座、水道桥”。
因为赛道在山里,所以天气变化也比较大。
维修站阳光明媚,赛道另一侧却是大雨倾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以前甚至还有过比赛过程中赛道局部下冰雹的情况。
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尽管赛车还没有发动,但是粉丝们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焦急。扑面迎来的反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氛围。
香川主编走上前去与粉丝们打招呼。
有点火做烤肉的人,用扎啤杯喝啤酒的人,躺在房车中看向赛道的人,以及在小卖店购买当地特色小吃德国香肠(在香肠上浇咖喱酱,再配以炸薯条的小吃)的主编……
大家都在享受着这里。
哪怕现在赛车还没有跑起来,大家仍然很开心。主编也开始享受了起来。
主编说,这种文化就相当于日本的“赏花”。确实如此。
大家倒并不是像赏樱花一样一直看着赛道。但是看起来很开心。杯中的酒喝得也很快。
即便比赛还没有开始,也能这样笑逐颜开。确实就像赏花时日本人之间的氛围一样。
这里也没有设置大显示屏。
我想比赛开始了以后,粉丝们的心情也不会过多地被比赛名次所牵动吧。
这里一定存在着一种不注重比赛名次,而是享受比赛本身的文化。
11点左右,浓雾终于散开,比赛开始了。
比赛如期举行。
想到这次的采访任务,也就放下心来。
主编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赛车疾驰而去,说道:“哇,这不是挺快的吗?!”
如果大家仔细看视频会发现,香川主编最先看到的赛车是日产的GTR。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主编看到的是丰田车,但没有办法。
结果日产车也出现在了TOYOTimes上。
在纽博格林举行的比赛中,果然还是当地的德国车(保时捷、BMW、奔驰、奥迪等)居多。
日本车中,除了丰田之外,斯巴鲁也参加了本次比赛。
另外,日产的近藤真彦的车队也表示将参加今年的比赛。
※斯巴鲁宣布参加比赛 https://www.subaru-msm.com/2019/news/130219 ※KONDO Racing宣布参加比赛 http://matchy.co.jp/nurburgring
赛车在金属丝网前疾驰而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主编将这一声音形容为“凶猛的肉食兽的咆哮”。
说这话时,从主编的表情可以明显看出,他也已经兴奋了起来。
但是几辆赛车驶过去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主编的表情骤变。
几辆赛车聚在一起同时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这时1辆车失去了平衡。
旋转(不是spin而是侧翻)了几次之后停了下来,好像挂在了护栏上。
主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了起来,观察着赛车手的安危。
赛车手自己从侧翻的车辆中走了出来。
看到这里,粉丝们也都放下心来,观战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香川主编无意识地小声感叹了一句“好厉害”,一边鼓掌,为赛车手的安然无恙感到高兴。
之后他又不由得说道:
“这可是拼上了性命呀。”“当这一幕实际在我眼前发生的时候,我觉得虽然赛车手安然无恙……”
“但是真的有必要做这么危险的运动吗?”
“这样一来我反而更想知道冒着这么大的危险也要参加比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或许香川主编认为,仅仅是“嗜好”的话,恐怕是不能够“克服这么大的危险”的。
亲眼目睹了“绿色地狱”,主编心中关于“丰田为什么要参加比赛”的疑问也越发强烈。
然后,我们怀抱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了被森林环绕的北赛道,去往维修站所在的GP赛道。
终于要采访比赛的当事人了。
这场比赛需要先绕GP赛道半圈,然后进入相连的北赛道。
跑完全长20km的北赛道之后,再进入GP赛道,所以一圈全长为25km。
GP赛道和北赛道的氛围截然不同。
与铃鹿赛道或富士赛道等日本的赛道类似,设置了气派的观众席。
香川主编赶到的时候,决赛刚好要开始。
我们首先选择从视野广阔的主看台拍摄比赛场景。
超过150辆赛车按照排位排列在起点位置上。
所有赛车一齐发动,但明显感觉还没有全速前进。
耐久拉力赛多采用“动态发车(rolling star)”的方式开始比赛。
就是赛车一边行驶一边开始比赛。
所以,赛车最开始会在安全车的引导下按照排位发动。
待安全车驶出赛道后,比赛开始,这时所有赛车会一齐踩油门加速。
而视频中从观众席拍摄到的,正是所有赛车一齐加速的场景。决赛正式开始。
看到这一场景,主编转过来说了一句什么。
看起来像是“不得了”,但是听不到他的声音。
也有可能是“好快”,“好厉害”。总之,确实很快,很厉害,不得了。
从主编的表情中就能够感受得到。
之后,我终于听清楚了主编说的话:“好大的轰鸣声!”
然后,主编面向摄像机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我以前对汽车没有完全了解。我对这个部分根本不了解……”
主编不了解的“这个部分”,究竟是什么呢?
我觉得一定是之前丰田社长说的“赛马”的事情。
丰田社长在底特律的采访中,说过这样的答案。
“100年前美国有1500万匹马。”
“那1500万匹马现在变成了1500万辆汽车。”
“而现在保留下来的,就是‘赛马’。”
“那么,一定能够保留下来的汽车就是Fun To Drive。所以我想先把跑车生产出来。”
这应该是主编第一次看到,汽车变成赛马,全速疾驰而去的震撼场景。
我们为了更加近距离地看一看“赛马”,走向了维修站。
进入维修站之前,工作人员为我们递上了耳机。
主编面向摄像机解释了耳机的作用:“维修站的声音会转播到耳机中”。
因为赛车团队内会使用无线电通信。
戴上耳机之后,首先听到的是机械师的声音。
首席机械师在向成员交待,下一次停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哪些作业。
赛车进入维修站后,维修站里变得异常嘈杂。
完全听不到正常讲话声。所以即便两人离得很近,也需要用无线电通信进行指示。
还能听到机械师与赛车手之间的对话。
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对话:“在哪个哪个弯道会发生接触,所以有速度限制,请您注意。”
“还有多少燃料?”
“再跑一圈后请您回到维修站。”
主席机械师发出了停站的指示,赛车回到了维修站。
同时又交待机械师们要更换轮胎。
之后,首席机械师走到年轻机械师面前,
不用无线电,直接大声同他们说:“你们紧张吗?放松!放松!”
在之后的采访中,首席机械师关谷先生将年轻机械师们紧张的神情比喻为“大佛脸”。
他们是第一次参与到维修站作业中来,看到年轻机械师们宛若“大佛”一样严肃的表情,关谷先生故意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缓解他们的紧张。
说起维修站里大家的表情,首席机械师反而有时会露出“金刚力士”一样的表情。
尤其是除关谷先生之外,还有一位首席机械师,平田先生,宛若“魔鬼教官”。
在现场时的表情十分严肃,偶尔看起来真有点像魔鬼。
但是在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的首席机械师严格也是理所应当的。
赛车手的性命是交到机械师手上的。
对汽车的调试稍有不当,赛车手便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这样想来,现场存在“金刚力士”也是理所应当的。
很快,年轻机械师们的首次维修站作业顺利结束了。
赛车回到赛道上之后,机械师们将卸下来的轮胎搬到了维修站内。
我能感受到轮胎散发出来的热气。主编把手伸过去,果然是热的。
以前从来不知道,疾驰后的汽车轮胎会这么热。
第一次停站结束后,只要后面不出现大的问题,就可以向团队成员进行采访了。
在比赛正酣时主编开始向团队成员们发问:“为什么参加比赛?”“为什么要来纽博格林?”
<相关链接> #6 纽博格林采访随行记(后篇)
#新力量,狮出有铭#...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
春分至 生机始...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
京ICP备11010962号-9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208号 ©2021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