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时报

?

社长愿景 碎碎念 总编专栏 专题报道 微信
丰田时报
社长愿景 社长愿景 总编专栏 社长愿景 微信
纽博格林采访随行记(后篇)【纽博格林采访】

目录

8.丰田试车手
9.试车手发起的挑战
10.对“参加比赛是为了安心、安全”产生的违和感
11.通过赛车培养人才
12.成濑弘先生留下的宝藏
13.制造更好的汽车

香川主编对德国纽博格林的比赛进行了采访。

我们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展示的采访部分,制作成了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但其实还有许多在这个视频中没能展示的内容。

于是随行参加采访的TOYOTimes编辑部成员撰写了一篇随行记,向大家介绍更多镜头中没有呈现的内容。

前篇中讲到,主编第一次去纽博格林,亲眼看到了赛车比赛。

后篇中将要讲述的是,主编通过对团队有关人士的采访,渐渐逼近“为什么丰田现在需要参加赛车比赛?”的答案。

8.丰田试车手

在维修站体验了赛事现场之后,终于开始了对团队有关人士的采访。最先出镜的是丰田汽车的试车手矢吹久先生。

矢吹先生这一次不是以赛车手的身份,而是以项目老成员的身份, 在团队中担任后援的角色。

矢吹先生从GAZOO Racing2007年第一次挑战纽博格林24小时赛的时候就参与到了项目企划中。
当时是以机械师的身份参与到项目中的。

之后矢吹先生一直是团队的一员,2017年的时候还担任了赛车手。
2019年、TOYOTA GAZOO Racing计划驾驶GR SPURA参加24小时赛。当时拟定的赛车手中,就有矢吹先生。

(照片为2007年的纽博格林24小时耐久赛。左手边的机械师就是矢吹先生。照片中的车辆为MORIZO驾驶的ALTEZZA109号车)

视频中矢吹的头衔为“试车手”, 这其实指的是矢吹先生平时在丰田汽车所负责的工作。

前篇中提到的首席机械师关谷先生和平田先生平时也是试车手。

试车手就是“通过不断磨练的驾驶技能,达到能够与汽车对话的人”。
虽然在采访视频中没有体现,但是实际采访他们之后,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在进行车辆开发时,试车手们会亲自驾驶汽车,通过握住方向盘的手、踩住刹车的脚、坐在座椅上的屁股等等,调动所有感官,听取来自汽车或者道路的声音。

然后找到理想乘坐感受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想象在哪里进行怎样的改善,就能更接近理想的乘坐感受。
然后将它转化成语言,分享给周围的工程师们,
有时候他们也会亲自动手进行修改。

修改之后,会再次驾驶汽车,确认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象的乘坐感受。他们会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满意为止。这就是试车手的工作。

如果汽车行驶状态与修改之前不同的话,是无法判断是否有进步的。
所以他们都拥有能够无数次再现同样行驶状态的驾驶技能。

所以,所谓的驾驶技能,绝不只是开得快, 而是不管以什么样的速度,都可以再现同样的行驶状态。

同时,他们还会不断地打磨身体里的传感器,以切实地捕捉到汽车或道路传来的声音。
为此,他们平时会不断地进行驾驶训练。

矢吹先生除了向这次一样参加比赛之外,也会来纽博格林测试开发车辆,或进行驾驶训练,以提升自身的驾驶技能。

9.试车手发起的挑战

丰田汽车对纽博格林耐久赛进行的挑战,始于试车手们的努力,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TOYOTA GAZOO Racing的网站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

以MORIZO自称的丰田章男和已故的首席赛车手成濑弘先生为首,2007年创立了“GAZOO Racing”。归根到底是通过赛车锻炼人和车,由此关联到制造更好的汽车上,也就是要回归至赛车的“原点”。
成濑先生向来坚持“赛道是传承技术,培养人才的最佳舞台。重要的不是拿语言或数据去讨论如何制造汽车,而是要面对眼前的实物,用手去触摸,用双眼去探索”,为了实践,向被称为世界顶级非官方赛事的“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发起了挑战。

这一次采访视频的后半部分也会出现“成濑弘”的名字。
这个名字还出现在了2019年1月14日的TOYOTimes报道MORIZO的碎碎念#6“纽博格林与SPURA与MORIZO”中。

<“MORIZO的碎碎念”节选>

回想起来,二十多年前受到成濑先生的邀请开始驾驶训练的时候,陪伴我的是80SPURA。我第一次在纽博格林赛道上行驶的时候,一边死死盯着前面成田先生的车的尾灯和后视镜,一边抱着必死的心态行驶到了维修站,我当时真的非常害怕,这段往事现在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要参加比赛,但是不要比赛”。这是成濑先生告诉我的话。

从自称MORIZO的丰田章男先生的话中也可以了解到,成濑弘先生为他成为赛车手创造了契机,也是教会他赛车的老师。

<维修站里挂着成濑先生的照片,车队成员们希望成濑先生能够守护他们>

成濑先生也是丰田汽车的一名试车手, 而且是试车手中的顶尖人物,被称为首席试车手。

还有一本书专门讲述丰田章男与成濑弘先生之间的关系。
(《丰田章男挚爱的试车手》稻泉连著 2016年3月7日 小学馆发行)书中记载了成濑先生促使丰田社长开始驾驶训练的那句话:

“连开车都不会的人没有资格对车的事情指手画脚。”
“一个月一次也行,如果你愿意,我来教你开车。”

曾经也听丰田社长本人讲述过他听了这句话以后开始接受驾驶训练的故事。

最开始的训练内容就是猛踩刹车,或者重复驶过同一个弯道。有时候还会训练从侧翻的汽车中逃离,每天都在进行基础训练。

之后,丰田社长在他的“碎碎念”中也写到, 他进行的训练就是跟在成濑先生和其他试车手前辈后面。

而矢吹先生和平田先生这个时候就已经是与成濑先生一起进行车辆测评的成员了。

丰田社长经过长年累月驾驶训练后,2007年,成濑先生、丰田社长与测试车手向纽博格林24小时耐久赛发起了挑战。

“赛道是传承技术、培养人才的最佳舞台。”
成濑先生当时的这句话被传承了下来,在十几年之后的纽博格林比赛现场仍然有所体现。
在从矢吹先生进行的现场采访中,香川主编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对“参加比赛是为了安心、安全”产生的违和感

在对矢吹先生的采访中,主编的提问开门见山。
“丰田参加这种有危险性的比赛的原因是什么?”

矢吹先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里的赛道可以说几乎浓缩了全世界所有的路况。”
“如果在这里都能安心、安全地行驶,那么在大多数的路上都可以安心、安全地行驶。”

听到矢吹先生的回答,主编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纽博格林赛道”。
同时,主编还有一个纠结的问题。

主编的脑海中,对于赛车比赛一直存在一个固有印象:“赛车比赛是为了赢才参加的”,“要赢就要跑得快”,“要跑得快多少就要冒一些风险”。

但是矢吹先生说的却是“安心、安全地行驶”。
明明是赛车比赛,追求的却是“安心、安全”?主编对这一点很是在意。

在对石浦宏明先生的采访中,也谈到了同样的话题。

石浦先生与矢吹先生不同,他是专业的赛车手。
是日本顶级赛事的赛车手。他在2017年举行的日本最快方程式Super Formula中获得了冠军。

他2011年加入纽博格林的项目,在这条跑道上驾驶赛车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这里说一点题外话,石浦先生的蜜月旅行也选择了纽博格林。
2010年他蜜月旅行来到纽博格林观看24小时赛。随即便向GAZOO Racing申请“想在纽博格林驾驶赛车!”据说第二年,这个愿望便真的实现了。
摄像机没有在拍摄的时候,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一段小故事。

在对石浦先生的采访中,主编一上来便问道,纽博格林是一条怎样的赛道。

“这条赛道可不得了!”
“在这里乘坐、行驶、跳跃,会给汽车带来极大的负荷。”
“许多在国内没有发现的问题在这里都会一一暴露出来。”

日本的顶级赛车手在形容纽博格林的时候,第一句话也是“不得了”。
但是,这不单单是在说“危险得不得了”。

石浦先生所说的“不得了”是用来形容这是一条“对汽车来讲非常苛刻的赛道”,但同时也是“制造好的汽车不可或缺的赛道”。

在听到纽博格林赛道的意义之后,主编提到了前面一直很在意的 “安心、安全”的问题。
“也就是说丰田希望在纽博格林的极限情况下掌握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安全,可以这样理解吗?”

石浦先生将普通的专业赛车团队与丰田车队(TOYOTA GAZOO Racing)进行了比较。

“如果是其他的团队,一般会优先结果,开发赛车的时候可能会说,这样就可以了,这种程度可以去参加比赛了。但是丰田车队(TOYOTA GAZOO Racing)只要有一点问题,就会一直修改到完美,否则是不会参加比赛的。”

听到这里,主编颔首称道“原来如此”。

视频中接下来出镜的是前篇中称为“魔鬼教官”、“金刚力士”的首席机械师平田先生。
面对主编的采访,他的表情非常随和。

“如果汽车不够安心、安全,赛车手是如法集中精力比赛的。”
“因为这会增加赛车手的压力、精神痛苦……这对于客户来说也是一样的。”

平田先生的这番话,是只有平时开发量产车,但同时也参加赛车比赛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听到这番话,主编颔首称道“原来如此”。

在进行了几轮采访之后,主编在维修站中说道:

“开发车辆需要在极限情况下进行测试。否则许多问题都不会暴露出来。”
“而在这里发现的问题能够运用到许多场合。比如安全、比如Fun to Drive中Fun的部分。”
“看到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容,我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

11.通过赛车培养人才

在对矢吹先生的采访的最后部分,主编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也想体验一下纽博格林赛道。”

矢吹先生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明天您一定来试一试。我会准备好赛车,我们赛道见”。

矢吹先生作为试车手,也负责GR SPURA量产车型的驾驶特色的调整。
第二天早上,矢吹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一辆GR SPURA。

虽然视频中剪辑出来的是,主编简短地打过招呼之后,便坐在了副驾驶上,但实际上,主编非常认真地打了招呼,对矢吹先生为我们准备车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然后先对SPURA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来回观察车身的设计,坐在驾驶座上感受等等。

最后,主编才坐在了矢吹先生的旁边出发。

请大家一定仔细观察一下主编在车上的表情。赛道的狭窄,转弯后完全看不到道路的弯道,巨大的高低落差等,都可以从主编的表情和声音中体会得到。

以200公里的时速体验了一圈纽博格林赛道之后,主编再一次与矢吹先生交流了起来。

然后又提到了昨天观看的那场比赛的意义。

“如果是参加比赛,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结果,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锻炼人的方方面面,也包括精神层面。”
矢吹先生这番话的意思是,赛车可以使人成长。

这也与成濑先生所说的“赛道是传承技术、培养人才的最佳舞台”是相通的。

主编似乎想要再确认一下,便问道:
“所以不是重视在赛道上获得的结果吗?”
矢吹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的”。

以“人才培养”为关键词的话,几乎在所有人的采访中都出现了。

平田先生说,
“拿出结果并不是指比赛的名次,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人成长了多少。”
“因为最终制造出好的汽车的是人……”

12.成濑弘先生留下的宝藏

在对关谷先生的采访中,提到了前篇中讲到的“为第一次经历维修站作业的年轻机械师加油”的事情。
据关谷先生介绍,关谷先生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从前辈那里接受过这种前辈对晚辈的鼓励。

说到这里,主编对关谷先生提到了成濑先生。
关谷先生说,他从成濑先生那里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

成濑先生于2010年在纽博格林旁遭遇事故,不幸去世。

但是我在一旁观看主编对车队成员进行采访的时候, 我感到,成濑先生仍然活在这个项目中。

矢吹先生和平田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十分紧张。
因为平时不会面对镜头,紧张在所难免。

在面对主编“丰田为什么要参加比赛”的提问时,也是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地进行回答。

但是在谈到成濑先生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能感觉到,他们的语言是自然表露出来的。
他们的表情也下意识地柔和了起来,为我们讲述了与成濑先生相关的回忆,以及成濑先生所坚持的执念,等等。

矢吹先生说:“成濑先生对于制造更好的汽车拥有着巨大的热情”。
车队教练金森先生谈到成濑先生培养人才的样子时说,“成濑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具有匠人气质的老师傅。什么事情只要不自己动手就不放心。大家看着这样的他,也都成长了起来。”
大家看着他,成长了起来。

与成濑先生一同进行维修站作业的平田先生

最后平田先生说,“我因为遇到了成濑先生,今天才能够站在这里……我自己应该做的就是,将从成濑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地代替他传授给更多的人。这是我时刻铭记在心中的。”

看着提及成濑先生时团队成员的表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成濑先生永远活在这个项目中。

主编完成了所有的采访之后,也这样说,

“所谓‘育人’,并不是培养了专业的人才就结束了,而是要‘培养能够将育人传承下去的人才’。成濑先生充分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回国的途中,主编访问了成濑先生遭遇事故的地方。
那里种着2棵樱花树。一棵是德国的樱花树,一棵是日本的樱花树。

在樱花树的下面,香川主编对成濑先生说,
“成濑先生拼尽一生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归途中,香川主编再也没有提起“嗜好”这个词。

13.制造更好的汽车

有一篇文章我非常想再读一遍,所以回国之后又把它找了出来。

回想起来,我与成濑先生变得亲近,大概是这十几年的事情。但是这十几年对于我来说,是比20年、30年更深厚的岁月。 成濑先生和我的关系,不仅是上司与部下的关系,有时像父子,有时像师徒,有时则像发小,这每一种关系,都是通过我们都十分热爱的汽车建立起来的。 对我来说,我与成濑先生的关系是“无可替代的宝藏”。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关系今后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甚至于我都没法这样想,因为,成濑先生的存在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6月24日早上,我突然收到成濑先生去世的噩耗。我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呆滞着,同时被一种无以言表的,深深的悲伤之情所包围。 我第一次见到成濑先生,是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测试跑道获得了公司内部的高级驾驶资格之后回到日本的时候。
当时成濑先生极具冲击力的话至今仍在我耳边盘旋。
“像你这样的人,连最基本的开车都不会,只是坐了一下,就来指指点点,这让我们如何继续工作。” “我们试车手为了制造好的汽车,是拼上性命在进行测试!只这一点,希望你能理解。” 然后,我也不只是单纯的喜欢汽车,我也“希望成为可以正确地评价汽车的人”,所以就加入了成濑先生的团队,开始进行训练。
我开着SPURA,在雅马哈的测试跑道上,不知道跑了多少圈。
2003年,在我的技术有所长进之后,成濑先生提议“如果你想更了解汽车,要不要参加一下纽博格林24小时赛? 比赛?而且还是在纽博格林? 我从心底里理解了成濑先生真正的用意,那是在2007年用ALTEZZA发起第一次挑战并跑完了全程之后。 成濑先生想要教给我们的,不是比赛的名次或者战术。
而是建立汽车文化。为此,“制造有特色的汽车,为汽车赋予特色”至关重要。
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认真进行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
所以,我没有借助任何外部力量,只依靠丰田员工建立了丰田车队(TOYOTA GAZOO Racing),
借助成濑先生的力量,开始一一亲自准备。
在世界最残酷的环形赛道“纽博格林”,与竞争对手一起驾驶24个小时,比在测试跑道跑3年,面临的问题还要多。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所有成员拼尽了全力。
成濑先生还告诉过我们“道路成就汽车”。
我们必须生产驾驶员无论在什么样的路上都可以心情愉悦地驾驶的汽车。
而被全世界汽车相关人士称为“纽博格林专家”的成濑先生明白,纽博格林正是“锻炼汽车、培养人才”的不二选择。
雷克萨斯LFA对于丰田来说就好比“式年迁宫”。
伊势神宫每20年便会进行一次迁宫,以传承技术与技能。
1967年,丰田推出了2000GT等多款跑车车型。
成濑先生便是当时的年轻机械师之一。
40年过去了,成濑先生成为了“栋梁”,倾尽毕生心血向年轻成员现地现物地传承技术与技能。
当我们在对丰田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整体滞后而进行反思的时候,成濑先生身先士卒,全心全意地培养后辈。
“虽然严厉但是为人很温暖”,“生起气来的时候很可怕,但是也不会忘记他的友善”。
成濑先生的人品在东京汽车沙龙等活动中也能够感受得到。
他一边与大家进行热烈的讨论,一边向前来的粉丝和孩子们热情地打招呼,当有粉丝要求一起拍照或者索要签名的时候,他会一边说“我可以吗”,一边笑着回应粉丝们的要求。
但是我知道,成濑先生坐在汽车上的面容,教导后辈时的面容,担任教练时的面容,最闪闪发光的,还是“坐在汽车上的面容”。 后来我听到了成濑先生最后一次对于LFA做出的评价。 “这是目前为止乘坐LFA中平衡最好的一次。”
“让我感觉,我想要的就是这个!丰田不也可以嘛!”
“现在这辆车可以在任何道路上行驶,可以胜过任何汽车。我们坚持了这么久是有意义的。”
“汽车绝对不会辜负我们一直以来所做出的努力的。”
绝不会对汽车打出及格分的成濑先生,是不是满面笑容,在最后一次的评价中给出了及格分呢?
获得成濑先生的夸奖对于整个开发团队来说,是最好的勋章。
与成濑先生一起开车的每一个瞬间。
与成濑先生的每一次交谈。
“将汽车的快乐传递给后代”的热情,将会永远成为我的行动、我的言行的食粮。
成濑先生说过的“制造好的汽车是永无止境的”。
成濑先生的执念,成濑先生为我指明的道路,我们将认真地传递给后代并不断践行。制造更好的汽车。
成濑先生,这么长时间以来,非常感谢您。
请您安息。请您永远在天国守护我们。
2010年6月30日
丰田汽车 社长
成濑先生团队的“一介”试车手
丰田 章男

<相关链接> #5 纽博格林采访随行记(前篇)

  • 丰田汽车顾客服务中心:
  • 800-810-1210/400-810-1210(一汽丰田顾客)
  • 800-830-8888/400-830-8888(广汽丰田顾客)
  • 雷克萨斯顾客服务中心:
  • 800-810-2772
  • 400-810-2772